近日,常州市司法局“法律服務+”助企惠民深化工程被納入該市2022年度創新市域社會治理重點項目。4月11日,市司法局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對協調推進該項重點工作落地進行動員部署,市司法局副局長庾愛民、李業軍出席會議并講話。 “法律服務+”助企惠民深化工程旨在整合優質法律服務資源,瞄準科技、環保、金融、產業鏈、涉外營商環境、為民辦實事等6個重點領域精準發力,著力實現外企法律服務全覆蓋,外商滿意率超95%以上,企業、群眾滿意率雙雙達到98%以上。 成立常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完善相關制度機制,推進中心規范化建設,制訂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服務項目清單,舉辦“知識產權菁英培訓班”,組織開展“公證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應用”等專題講座。規劃推動鐘樓區法律服務產業園二期項目建設,健全完善PKF常州辦事處工作機制,拓展服務領域,推動一批資深律師事務所入駐鐘樓經濟開發區科技街。 合力推進長江大保護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和環境損害修復宣傳教育、社區矯正實踐等功能模塊,適時舉辦開放儀式。發揮基地法治宣傳、警示教育功能,發動各級各單位組織現場觀摩,定期組織涉環境資源類犯罪社區矯正對象對受損生態環境進行損害修復。 協調推進常州市金融糾紛仲裁調處中心建設,整合相關法律服務業務,設立“法律服務+金融”平臺,積極與各方協調對接,共同培育科技型互聯網金融企業,有效化解互聯網金融糾紛。深化律師、仲裁與各金融機構、行業組織的對接聯系,籌辦“企業上市輔導峰會”。加大金融糾紛仲裁調處工作經驗和典型案例宣傳力度,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 出臺《關于發揮司法行政職能,護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方案》,聚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和仲裁資源,為高成長性產業領域“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供全鏈條、全方位法律服務。部署開展“‘法律服務+產業鏈’聯盟行”活動,培育“法律服務+產業鏈”聯盟示范點,組織優秀法律服務案例評選。圍繞服務民營企業,完善“萬所聯萬會”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小微企業法律服務月”活動,持續推出面向小微企業的法律服務產品。 走訪涉外重點企業,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加強涉外法律服務平臺、載體、人才建設。組建“一帶一路”法律服務中心,建成首家巴基斯坦海外法律服務中心,設立服務專門窗口、服務熱線,提供專業法律服務。舉辦第四屆常州法治環境說明會。在中德、中以創新產業園探索設立國際法研究中心,建設涉外人才實訓基地和涉外商事法律服務中心。加強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養,建立涉外法律人才庫,加大律師行業涉外領軍人才、優秀人才和后備人才培養力度。 依托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等,新設30個法律援助工作點,方便群眾及時、就近獲得法律援助。以每個網格不少于一名“法律明白人”為目標,新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組織其參加普法宣傳、維護穩定等基層治理活動。推動將公證服務納入自然人“身后一件事”一網通平臺,為當事人提供遺產繼承等“身后事”聯辦服務。協調推動司法鑒定中心建設,指導司法鑒定機構加大投入、引進人才、規范發展,鼓勵支持優質司法鑒定機構擴容增項、合并重組,提高技術能力和執業水平,填補急需項目空白,滿足市場鑒定需求。 |